通用列表页
首页> >走进黄果树>人文地理>地质地理
关于黄果树的瀑布古代位置的不同学术观点简介
发布时间:2013-03-19 09:26 作者:超级管理员
字号: 分享:

关于黄果树瀑布犀牛潭下游几处冲蚀坑是不是古代的黄果树大瀑布“后退”过程中形成的同犀牛潭一样的冲蚀潭,以及黄果树大瀑布时候曾经在这几处冲蚀潭上存在过,另一些专家有不同看法,他们认为:
黄果树瀑布崖面同两边悬崖峭壁共同构成了半个井筒状的箱形峡谷,从瀑顶左岸俯瞰,很难看出古落水洞的形态。黄果树左岸“水刮冲”即原黄果树中学遗址东侧那条涓涓细流的悬谷,曾经是主河道,至今在特大洪水时,它还担当着分洪、泄洪的任务。后来黄果树瀑顶“天潭”一带的古落水洞被冲刷溶蚀,落水洞洞顶逐步坍塌,才逐渐形成明流,并在堆积的坍塌乱石块基础上,堆积了滩坝华。他们认为,除犀牛潭而外,其余三道滩、马蹄潭、尤鱼井等均不是古黄果树瀑布的冲蚀潭,可能仅是局部小跌水的冲蚀坑。因为如果是古瀑布“后退”的遗迹,那么当瀑布后退时,在每一相对稳定时期只要形成冲蚀潭,就会有相应的平台建造出现,然而在黄果树的瀑布下游箱形峡谷中的弓形河湾内,却至今难以追寻到那些古裂点的残留物,也无平台建造。因而他们判断说:黄果树大瀑布并非由“裂点“直接后退形成,而是由一个古落水洞坍塌形成的落水洞瀑布转化而来的喀斯特瀑布(当然它仍然属于喀斯特侵蚀裂点型瀑布。因为不论明流还是暗流中,都会形成因明、暗流在地壳发生急剧抬升或侵蚀基准面急剧下降从而造成深切的、陡峻的河床与早期形成河床之间的交点即裂点。)